地址:隆昌市金鹅镇兴隆路
(隆纳高速公路桥下)
电话:0832-3959979
13698315311
网址:www.lcjetl.com
一 、涂层鼓起易脱落怎么办?
涂层鼓起往往象手指甲大小或更大面积,常出现在刷完Z后一层涂料烘干之后,很易碰之即脱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如何解决?
出现这种现象多属操作问题。根本原因是涂一层涂料时,浆液未能与白模表面发生充分的浸润,未能把白模表面微小沟凹中的气体充分赶走,在烘干过程中,微小沟凹中的气体受热并集结膨胀,由于一层涂料很薄,能较好透气,所以往往没有明显的鼓起现象。但涂到第二或第三层情况就不同了,涂第二、三层时,水份渗至一层,而一层下面的沟凹中的气体依然存在,而涂完第三层之后,涂层厚度增大,且内外层干燥程度不同,外层的浆液在烘房内先结成膜,而内层尚处湿态,此时透气性处Z差时段,内层被外层渗入的水湿润之后,与白模间的粘附力亦处Z弱状况,此时内层之下的气体受热膨胀则必把局部(手指甲般大小)涂层鼓起(1~2mm左右),这就是“鼓泡”的形成之根本原因。
当然,“鼓气”的来源与残留于白模表面的脱模剂的量及种类也大有关系,它的存在本身就消弱了涂料浆液的渗透性和粘附性,而且受热易挥发产生气体,这点往往被人忽视。
解决办法:① 一层涂料一定要尽量与白模表面多摩擦——手摩擦、反复淋涂、刷涂、流动状态浸涂等均行之有效。② 对白模表面受脱模剂污染的现象,宜用洗涤剂或酒精把白模表面擦一遍。③ 适当提高涂料的粘附性和渗透性,加入2~3%硅溶胶有效。弄清其形成原因和气的来源,消除之则轻而易举,此现象全国很普遍,但不难解决。
二 、涂料层出现针孔怎么办?
针孔与气泡有别,气泡往往指>1mm的“泡”,针孔(针眼)指<1mm的微孔,涂料层出现的针孔通常0.5~1mm,影响涂层的致密性和铸件的表面粗糙度。
产生针孔的原因:① 涂料中有关组元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微气体。② 粉料未充分被水浸润,表面的凹沟或内部微孔吸附有气体被涂料浆液胶体所封闭,而当浆液静置若干时间后,即聚集成微“气泡”,烘干时即留下微孔。③ 白模在浸涂时速度过快,粗糙的白模表面上所吸附的气体未能及时排出而分散于浆液涂层之下,干燥过程形成微孔。④ 涂料搅拌过程操作不当而使空气卷入浆液内。
针孔消除办法:① 浸涂贪快,涂料浆液与白模表面摩擦欠缺不到位是普通被忽视的操作误区,可称“偷工减料”② 高速搅拌——贪快,烘温过高——贪快,欲速则不达,效果反之。③ 三种易产生微气孔的骨料要慎用:铝矾土(内部有微孔)、镁橄榄石粉(不仅有微孔且含少量CaO)、高岭圭煅烧后亦与铝矾土类同。如选用这些骨料,一是使用比例要合适,二是搅拌前先用水浸润一段时间,要在浆液胶体形成之前让微孔中的气体排出,让CaO先与水反应充分。
三 、涂料层在烘干过程湿态脱落怎么办?
涂料层在烘干过程湿态成片脱落的现象在一些单位时有发生,尤其是涂得越厚时越易湿态脱落,一层脱落往往少见,2或3层脱落为多见。很明显,是涂层自身重力作用超过其与白模表面粘附力时而引起成片脱落,而且完全可以肯定白模是平面朝下的部位脱落,不可能是上表面的涂层脱落。
既然如此,就应纠正一下操作了:① 涂层烘干增厚之后,再次浸涂时千万不要把模样在浆池中浸泡太久,避免本已烘干的一层也浸润成“浆”。一层应充分浸润,充分摩擦,久浸比快浸好,而第二、三层则不然,浆液能均匀浸挂上即应尽快提出浆池。② 第二、三层浸涂后只要不再流滴就应尽快进烘房烘干,久置不烘则外层水份很快向内层浸润,消弱内层与白模的粘附力。③ 厚层浸涂后的模样不要千篇一律地一面朝天、一面朝地摆放,对于易浸润脱落的部位尽可能不朝地面,斜放、竖放或反放均可避免重力脱落。④ 适当在工艺允许范围内提高烘干温度,降低烘房湿度,增加房内热量流动,以加快烘干速度。⑤ 增加粘结剂的使用量,提高涂层粘附力。⑥ 尽量不用或少用吸水量大、密度大或过粗的骨料。